在进行商业照明设计时,如办公照明、酒店照明、珠宝照明、服装照明、化妆品照明等。要注重对光的立体感的塑造。物体的立体感是否突出,取决于在光环境中物体的受光面、背光面和投影之间的明暗比值。
如果明暗比值越大,我们所看到的物体立体感越强,如果明暗比值越小,我们所看的物体趋于平面化。
可见,光成为塑造物体立体感的必要基本条件,没有光,物体的立体感塑造就无从谈起。通常,我们可以利用以下方式改变物体的立体感。
如果光源全部聚集在作业面的一个方向或者均匀分散在各个方向,都不利于塑造物体的立体感。应根据所照物体的体积、形态和材质,调整光源的位置,重新塑造物体的形象。
例如,通过向下的漫反射光可以使得原本平淡的立面产生较强的立体感。
在购物广场的橱窗中,如果采用LED轨道灯位于模型的右上方向下照射模型,会显得模型庄重而肃穆;而如果投光灯位于脚边照射方向均为向上,会造成物体的立体感不强,光效诡异,不过有时这样的效果正是设计师所需要的——营造出神秘而怪异的展示氛围。
光源的照射角度可分为顶光、底光、顺光、侧光、逆光等。
顶光是由上而下的采光,类似夏天正午的日照光。光线造型较差,上部陈列的展品会给下部投下大大的阴影,凹凸的形态会被阴影分解得支离破碎。
底光亦可称为脚灯,是自下而上的照明。这种光线不可作为主光源,一般作为补充光源使用。
顺光是来自前方的光源,投影较少,商品的形象能得到正常的展示,但深度感和立体感较弱,商业效果易显平板。
侧光投影明确,立体感强,但受光和背光面积分割较近,亮暗对比生硬,不易较好展示商品形象。
逆光主要用于显现有魅力的轮廓,故又称轮廓光,在商业空间陈列中较少使用,但如若处理得当,则可以创造出奇迹般的灯光效果。
具体是指调整作业面的照度、环境的照度和辅助光的照度,其过程好比画一张黑白素描。
例如,受光面的照度与辅助光的照度比值为4:1,再将环境的照度调整为受光面照度的30%,物体的立体感就会增强很多。
在一个专卖店空间中,如果把重点照明与环境照明的照度比值设置为4:1,这时墙面上的商品看起来立体感较强;而在展柜上的物体,由于只有环境照明,缺乏重点照明,因此物体的受光面和背光面混为一体,影响顾客了解展品的细节。
在购物广场高档店铺的照明空间中,空间布置了照明轨道系统,于是灯具的布置非常灵活,为了将展品的最佳状态表现出来,设计师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灯具,来增强商品的立体感。
对于专卖店的灯光设计,应注重光线对顾客面部和体态的塑造,因为每个顾客都希望自己和橱窗里的模特那样有明星感。如果将顾客当做展品一样来塑造其立体感,无疑使得光成为一种潜在的促销手段。
此外,在投射方向和照射角度的运用中,要根据具体物体的状态、结构和陈设的需要来进行选择,以取得最佳的形象效果。
对于一些平面性较强、层次丰富、细节较多的展品来说,应减少和淡化投影,可利用方向不明显的漫射照明和交叉照明来消除阴影造成的干扰。
本文来源于AALD。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,只作分享交流之用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本文仅作参考,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