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辑手记:
关于光与健康,虽然涉及到的专业跨度很广,但国外有很多机构和企业都已做过相当多的研究。国内目前也越来越多的研究团队开始涉足此领域,比如同济大学郝洛西老师的团队,但这是一项需要科学和严谨的研究工作,估计距离真正的成果出现还需待以时日。
已有共识的是,老年人和婴幼儿童,对光的需求、对照明设计的要求、对亮度和眩光的敏感度,与成年人(通常所说的"我们")是不同的。本篇文章作者从老年人眼中看到的世界为什么与"我们"不一样切入,提醒行业(不管是标准的制定者还是普通从业者)注意到那些"我们"可能已经或者正在忽视的人群(仅仅是因为他们话语权不够,发不出他们的声音),在光面前,他们理应平等的被对待。
所谓平等,是说他们的需求,应该跟"我们的"一样,被充分地认识和考虑。实际上,它要求的恰好不是同样对待,而是区别对待。所以,正如作者所言,我们必须谨记在心的是:参照标准进行设计比较容易,但"以人为本"更重要。
我是个平常的人,我不能盼望在人海中值得你一转眼的注意。
——《爱的灵感》
我们和父母生活在同一个世界里,然而很少有人意识到,同样一个场景,父母看到的和我们眼中的是不一样的。
人类的视觉系统包含三个部分:眼睛,通过反射光收集外界信息;光路,将眼睛收集到的视觉信息转变成信号;大脑中的视觉皮质,保存和翻译信息,从而让我们真正的"看"到。
▲ 人眼结构图
随着年龄的增长,我们的眼睛和大脑或多或少都会发生生理性和神经性的退化:
★ 人眼的晶状体可能会硬化、睫状肌变弱,造成人眼的聚焦能力变弱。这会导致人眼看小的字或者看近物困难,俗称老花眼。一般这个变化从40岁左右开始,可以通过配戴合适的眼镜来进行部分补偿。
★ 我们的瞳孔会逐渐缩小,同时随光强变化瞳孔大小调整的能力也变小,这也意味着进入眼中的光会变少,导致人在昏暗的光线下看不清。随着年龄的增加,瞳孔可张开的最大直径可能仅是年轻时的1/4,这意味着同样的光亮度下,一位80岁的老人视网膜上可获得的光量可能仅是他20岁时可获得光量的1/6,甚至更少。
★ 人眼中的晶状体从浅黄色逐渐变成深棕色。浅黄色晶状体可以过滤掉大部分紫外线包括 UV A 及 UV B,使之不到达视网膜,从而保护我们的眼底不受紫外光的伤害。然而随着晶状体颜色变深,在过滤掉紫外光线的同时,还会过滤掉深蓝、紫色等短波长光线。这会一方面导致老年人眼中的颜色不再那么生动,同时也会更难分辨蓝色和绿色。
★ 同样,随着年龄的增长,人眼晶状体也会逐渐变浑浊,这会导致更多的光线被散射掉,从而使视网膜上到达的光线对比度更差,边缘和细节方面更难看清晰。在强光下,视野中的物体会变得更大、更模糊。以上两者相加,更进一步的降低了视网膜上的图像质量。
★ 此外,随着年龄增长、人眼的老化,眼内(玻璃体部分)也会出现更多的团块,这些团块会在视野中显现一个或多个暗区,会导致眼中的光散射严重,这意味着视网膜上可利用的光量更少,最终需要更强、更亮的光才能够看清楚。
★ 最后,随着眼睛老化,人从亮处到暗处的适应时间明显变长。一般20岁的人需要30分钟使视觉从全光环境调整到全暗环境,但对年龄更大的人来说,这个时间可能需要45分钟甚至更长。
▲ 人眼透光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
从上图可以看出,随着年龄的增长,眼睛的透光率会降低,这意味着需要更"亮"的光环境来补偿视觉中减少的光源,即在更亮的光环境中才能看的和年轻人一样"清"。
但同时,我们也要意识到老年人对于某些光环境会比年轻人更加敏感:如对眩光的容忍度更低,在亮光环境和暗光环境之间的转换更加困难等,因此仅增加亮度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。
高亮度的光,表面上让人看起来更清晰,实际上可能会给视网膜带来更多隐形的伤害,调节视觉的清晰度并非简单增加光的强度,有研究表明,对某些特定的视觉退化人群来说,低照度的光环境反而更适合。
另外,我们也应该意识到,适合"我们"的光,或许对儿童特别是婴儿来说就太"亮"了!当然这个不在本篇的讨论范围内,后续我们也会就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建议。
同时,白内障、青光眼、视网膜剥离、年龄导致的黄斑变性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是随着年龄增长容易出现的眼睛病变,从而导致部分视力的损失。
以下是不同眼疾所造成的视觉差异对比:
▲ 不同眼疾所造成的视觉差异对比
总而言之,适当的照明环境,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视觉系统的退化,尤其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的一些眼睛病变,有针对性的照明设计和灯具设计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。
同时在这也顺便澄清一个常规的误区:即照明设计和灯具设计按照国际、国家标准来设计是一定最好的。目前国际上大多数照明标准包括国内的照明标准和灯具标准,基于的都是20-30岁年龄段视觉系统的"舒适"、"合适"区间,而针对老年人及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照明标准是缺失的。
一般情况下,伴随着年龄的增长,视觉系统会整体下降,并不是说年长的人视觉系统就差。大多数30岁的人要有优于70岁人的视觉系统,但具体到个人并不绝对。对于照明环境设计师而言,我们必须谨记在心的是:
无论如何,人的视觉系统损伤基本是不可逆的过程,最好的时间是从出生起就注意用眼安全和用眼卫生,让良好的光环境伴随眼睛成长的每一刻;其次就是现在!
健康生活每一天,从爱护眼睛开始!愿每一个人都拥有一双智慧又明亮的大眼睛!
注: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,来源: 翌光科技(ID:O_OLED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