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知识

LED灯被测出蓝光辐射危险 该如何破

近日,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绿色光源产业测试中心对通过超市、小商品市场等途径购买的6款照明灯,包括LED球泡灯、LED折叠台灯以及普通节能灯等进行了测量,实验人员模拟照明环境检测6种照明灯的光辐射危害情况。

QQ图片20150713100113.jpg

检测结果显示,根据国标,6款照明灯中有4种LED灯检测出蓝光危害,且危险等级均为1类危险。实验人员市计量院工程师张建亮介绍,1类危险属于低危险等级,使用这类照明灯进行常规照明大多数时候是安全的;但是1类危险对视觉健康也有影响,长时间直视光源会伤害视网膜,因此建议尽量不要直视LED灯的光源或选用优质LED灯。


实验


实验地点: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绿色光源产业测试中心


实验样品:3个LED球泡灯、2个LED台灯、1个普通节能灯(注:蓝光危害主要针对的是LED光源,但是为了了解普通节能灯是否有蓝光危害,本次选购的样品中也包括一个普通节能灯)。


实验1 5样品测出蓝光辐射低危险


实验过程:用光辐射安全测定系统的检测仪器,将6个照明灯样品分别固定在导轨的灯座上,仪器探头检测光源进行测试。其中,球泡灯和节能灯管放在标准器照度示值为500lx(勒克斯)处测试,两个台灯在距标准器探头20cm处测试。关闭实验室其他光源,系统根据接收到的光源分析其光辐射危害,再依据国标评估出每个灯的危险等级。


实验结果:6个样品中,有4个LED灯和1个普通节能灯都检测出了蓝光1级危险(低危险)。此外,1个价格较高的3W功率铝制外壳LED球泡灯为无危险类。


实验分析:负责本次实验的市计量院工程师张建亮介绍,光源蓝光辐射的检测目前依据的是国标GB/T20145-2006《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》,将蓝光危害等级分为无危险类(灯在极限条件下也不造成任何光生物危害)、1类危险(低危险,即在曝光正常条件限定下,灯不产生危害)、2类危险(中危险,即灯不产生对强光和温度的不适反应的危害)、3类危险(高危险,即灯在短暂的瞬间造成危害)。此次检测的样品中有5种属于1类危险,这种灯可以正常照明使用,但是对视力还是有一定危害,人眼最好避免直视这类光源。


实验2 4个样品色温较高超6500K


实验过程:与上述检测方法相同,使用光辐射安全测定系统的检测仪器,将6种照明灯样品放在指定位置检测。系统根据接收到的光源分析其色温,每个灯的检测光源时间在20分钟以上。


实验结果:3W功率的LED球泡灯的色温是6557K、5W功率的LED球泡灯的色温是6226K、3W功率铝制外壳的LED球泡灯的色温是2874K、节能灯管的色温是7908K、LED蓝色台灯的色温是9000K左右、LED折叠台灯的色温是9427K。


实验分析:负责本次实验的市计量院工程师刘毅介绍,6个样品灯中有4个样品色温在6500K以上,色温相对较高。根据相关标准,色温2720K为白炽灯灯光、色温3450K为白色灯光、色温4040为冷白色灯光、5000K为中性白色灯光、色温6430为日光色灯光。对于灯具色温,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。但如果色温太高,灯发出光会给人苍白而刺眼的感觉,所以不适合照明。


提醒


婴儿、糖尿病人慎用LED灯


市计量院工程师刘毅介绍,可见光是波长为400nm-700nm的光波。其中,短波蓝光是指波长在400nm-480nm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。该波长内的蓝光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,严重威胁眼底健康,易诱发盲眼病。


刘毅说,蓝光危害主要针对的是LED光源,本次实验检测出其中5个样品的蓝光辐射为低危险,这种灯也可以使用,但是对视觉健康还是有一定危害,眼睛不能长时间直视“1类危险”光源,尤其是防止儿童和老人不要直视LED光源。


北京一位眼科专家也提醒,有两类人群更要慎用LED灯:
一类是眼睛娇嫩的婴幼儿,因为婴幼儿的晶状体更加清澈,无法对蓝光进行过滤,而孩子又有追光的天性,受到长期大量蓝光辐射,会导致婴幼儿视网膜出现光毒性的损伤,影响视力;

第二类是糖尿病人,因为糖尿病经过多年的发展,都有视网膜的病变,视网膜承受光损伤的约值大大下降,蓝光对其视
力影响较大。


除上述实验得出,蓝光在进入人眼之后会对视网膜造成损害外,有研究指出,高能量蓝光还会让乱人们正常的生物钟,削减褪黑色素的分泌,从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。在睡觉前玩手机,就容易遭受蓝光的伤害。不仅仅的眼睛容易日积月累产生病变,蓝光对于人体的生物钟的影响也会让人无精打采。


支招


劣质LED灯蓝光危害大 如何识别LED灯好坏?


市计量院的黄艳所长介绍,LED灯寿命与散热好坏有直接关系,从本次实验结果来看,优质LED灯对眼睛的蓝光辐射危害也更小。


黄艳说,选购时有两个小窍门:
一是掂重量,优质LED灯结构相对复杂,元器件材料更多。

二是摸温度,购买照明灯前,一般可以现场试用。好的LED灯由于散热科学,点亮一段时间后,灯泡表面不会有发热现象,而劣质LED灯点亮几分钟后会明显发热。


优质LED灯,灯珠的焊接电路是与供电电源分开的。因为LED灯在使用过程中,供电电源会产生大量的热,而优质LED灯灯座一般是铝制材料,能够有效地发散供电电源产生的热量,从而保护供电电源。劣质LED灯为了减少成本,一般是将灯珠与供电电源焊接到一块电路板上,并且没有安装有效的散热零件。这样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,供电过热容易对灯珠和电源造成损害,减少使用寿命;严重时,也可能会造成人身伤害。

QQ图片20150713100123.jpg(优质LED灯与劣质LED灯构造对比)


知识补充
什么是色温?


刘毅解释,有的灯发黄光、有的灯发白光,主要是因为光的色温不同。简单来说,色温数值越低,看到的光越发红即暖色光,这种光色可以带来温馨舒适的照明环境,适合休息;色温数值越高,看到的光越发蓝即冷色光,这种光色可以帮助集中精神。


根据人体的生理司辰节律,从早晨到傍晚前,需要较高的照明色温来提升人的工作情绪,而家庭用灯大都是晚上,故需要低色温的灯光,给人以休息的感觉。根据使用功能不同,室内空间使用的光色也不尽相同。客厅、书房需要光线来集中注意力,使用色温较高的中性白光色较为合适;而卧室和卫生间则需要提供舒适的环境,使用色温低的暖色光更为适宜。


专家提醒,如果光源的包装上没有色温标识,可能是非正规产品,尽量不要购买。


LED蓝光危害 企业、行业有何招数应对


生活中,可以发出蓝光的光源有很多,除了LED球泡灯,LED台灯外,平板显示器、LED霓虹灯、荧光灯、液晶显示器、ipad、大屏手机等都有背景光源,通过强大的电子流激发的光源中含有异常的高能短波蓝光。


如一些显示器厂商就在积极应对,率先举起了护眼的大旗,开发出很多具有护眼功能的显示器。


以明基为代表的产品,采用的是软件滤蓝光的方式。这种产品在开启护眼功能后,画面会出现发黄的情况,蓝光的确是有一定的抑制,但是却牺牲了色彩的准确性,如果是处理文字的话,这种画面效果是没有太大问题的。但如果是对于色彩有要求的用户,比如后期设计,视频剪辑,图像处理等专业的从业人员,就是无法使用这样的护眼功能。

QQ图片20150713100131.jpg

以飞利浦以及AOC为代表的硬件滤蓝光。通过改变LED荧光粉的方式,来从硬件上优化蓝光的波长,让显示器避免发出435纳米波长的蓝光(435纳米至440纳米之间的蓝光对眼睛的危害效应最大),这样就可以减少蓝光的危害。这种方式从理论上来讲更加的合理。但是对于普通的消费者来说,自己无法验证这种护眼显示器是否真的做了改动,因为从肉眼来看,画面并没有什么变化。对比使用普通/护眼两种显示器的效果又很主观,因此是否购买这种护眼显示器,也让很多消费者感到犹豫。

QQ图片20150713100137.jpg

除此之外,深圳瑞欧光技术不久前发布了一款内涂玻璃灯管,利用涂层中的特殊荧光粉将富余的蓝光外溢转化为红光和橙色,力争最大限度接近自然光谱。其它领域的产品,目前是否对护眼做过多的优化还尚未可知。


实际上,世界各国政府和行业组织早已注意到过量蓝光可能造成的危害,并且在近10年前就已经按照蓝光强度制定出有关蓝光的光生物安全标准,设定了可能造成蓝光危害的各项数值。如IEC 62471:2006 《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》、IEC/TR 62471-2:2009《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-第二部分:制造商导则》、IEC/TR 62778:2012《光源和灯具的光生物安全蓝光伤害评估应用》和我国的GB/T 20145:2006《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》等标准。但标准的适用性、强制性、执行性如何,尚值得探讨。


另外,光源或灯具的光谱是计算蓝光危害量值的重要参数,光谱是光的本质,透过光谱,可以定量描述人类及动植物对光的感知,如:照度、颜色、蓝光危害等。因此,对光谱进行准确的测量必不可少。如远方OST-300光辐射安全测定系统可自动寻找和获取最大辐射位置,并在最大辐射位置自动测量各种灯和灯系统(LED产品、紫外灯、照明光源和灯具等)的光生物危害值,进行安全等级分类,SPIC-200手持式光谱彩色照度计也可以对相对光谱功率分布 P(λ) 、照度、相关色温 (CCT) 、IES等效照度、 辐射功率等参数一键测量。

QQ图片20150713100143.jpg

相对于传统光源,LED更容易实现智能控制。相对于10年前就已经较为完善的蓝光危害检测体系,如何调节光源中包括蓝光在内的各种光的比例以实现健康照明、科学照明,成为目前业内最新的课题。课题及应用进展如何,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dietal.cn/dde/news/2015-7-13/948.html
点击次数:  更新时间:2015/7/13 10:01:17  【打印此页】  【关闭